忍辱负重
- 成语
- 2024-11-09 11:02
发音 | |
---|---|
成语 |
忍辱负重 |
拼音 |
rěn rǔ fù zhòng |
基本解释 |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
例句 |
许多好同志即使在蒙受不白之冤的情况下,仍能~,一如既往地为革命工作。 |
近义词 |
含垢忍辱 委曲求全 卧薪尝胆 忍辱含垢 忍气吞声 降志辱身 |
反义词 |
忍无可忍 报仇雪耻 报仇雪恨 |
典故 |
公元221年,蜀主刘备不顾将军赵云等人的反对,出兵攻打东吴,以夺回被东吴袭夺的战略要地荆州(今湖北江陵),并为大意失荆州而被杀的关羽报仇。东吴孙权派人求和,刘备拒绝。于是孙权任命年仅38岁的陆逊为大都督,率领5万兵马前往迎敌。 次年初,刘备的军队水陆并进,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在长江南岸六七百里的山地上,设置了几十处兵营,声势十分浩大。陆逊见蜀军士气高涨,又占据有利地形,便坚守阵地,不与交锋。当时,东吴的一支军队在夷道(今湖北宜昌西北)被蜀军包围,要求陆逊增援。陆逊不肯出兵,并对众将说,夷道城池坚固,粮草充足,等我的计谋实现,那里自然解围。 陆逊手下的将领见主将既不攻击蜀军,又不援救夷道,以为他胆小怕战,都很气愤。众将领中有的是老将,有的是孙权的亲戚,他们不愿听从陆逊的指挥。于是陆逊召集众将议事,手按宝剑说:“刘备天下知名,连曹操都畏惧他。现在他带兵来攻,是我们的劲敌。希望诸位将军以大局为重,同心协力,共同消灭来犯敌人,上报国恩。我虽然是个书生,但主上拜我为大都督,统率军队,我当克尽职守。国家所以委屈诸位听从我的调遣,就是因为我还有可取之处,能够忍受委屈,负担重任的缘故。军令如山,违者要按军法从事,大家切勿违反!” 陆逊这一席话,把众将领都镇住了,从此再也不敢不听从他的命令了。 陆逊打定主意坚守不战,时间长达七八个月。直到蜀军疲惫不堪,他利用顺风放火,取得了最后胜利。刘备逃归白帝城,不久病死。 |
成语接龙 |
重义轻生 生死存亡 亡国大夫 夫妻反目 目眐心骇 骇目振心 心怀忐忑 忑忑忐忐 忐上忑下 下井投石 石心木肠 肠肥脑满 满坑满谷 谷父蚕母 母慈子孝 孝子顺孙 孙庞斗智 智小言大 大厦栋梁 梁上君子 子虚乌有 有条有理 理直气壮 壮志未酬 酬功给效 效犬马力 力钧势敌 敌不可假 假人辞色 色授魂与 与物无竞 竞今疏古 古调不弹 弹空说嘴 嘴甜心苦 苦口恶石 石烂海枯 枯木生花 花花公子 子子孙孙 孙康映雪 雪北香南 南柯一梦 梦熊之喜 喜跃抃舞 舞笔弄文 文治武功 功成弗居 居心不良 良宵美景 景星麟凤 凤髓龙肝 肝心若裂 裂裳衣疮 疮好忘痛 痛剿穷追 追趋逐耆 耆寿耇老 老有所终 终而复始 始末原由 由表及里 里外夹攻 攻其无备 备而不用 用逸待劳 劳民动众 众星拱月 月明千里 里应外合 合而为一 一笔抹杀 杀马毁车 车马如龙 龙荒朔漠 漠然置之 之死靡二 二三其德 德才兼备 |
释义 |
忍受屈辱,承担重任。负,担当。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
英文翻译 |
to endure humiliation as part of an important mission (idiom); to suffer in silence |
扩张简介 |
忍辱负重,汉语成语,拼音是rěn rǔ fù zhòng,意思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出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忍辱负重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忍辱负重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胡仇叹道:“‘~’。郑兄,真不可及!” 忍辱负重成语典故三国的时候,吴国有一位名将叫陆逊。他出身江南士族,豁达大度,善于谋略,孙权把他的兄长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他为妻。 公元220年10月,曹丕让他的亲信联名上书,劝汉献帝让位给魏王。于是,曹丕罢黜了汉献帝,自己做了皇帝,东汉王朝正式结束。大臣们认为既然汉献帝已经下位,刘备是汉家皇室后代,理应接替皇位。于是,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即位,就是汉昭烈帝。刘备即位之后,第一件要紧的事就是进攻东吴,报东吴占领荆州,关羽被杀之仇。 公元222年,刘备率军攻吴,陆逊被任命为大都督。刘备心急火燎,出兵没几个月,就攻占了东吴的五六百里的土地。他从秭归出发,急于向东继续进军。他要随军官员黄权守住江北,防备魏兵;自己率主力沿着长江南岸,翻山越岭一直进军到了猇亭。 蜀军从巫县到彝陵(今湖北宜昌东)沿路扎下了几十个大营,又用树木编成栅栏,把大营连成一片,前前后后长达七百里地。刘备以为这样好比布下天罗地网,只等东吴人来攻,就能把他们消灭。但是陆逊一直按兵不动,双方相持了半年。 东吴将士看到蜀军得寸进尺,步步紧迫,都摩拳擦掌,想和蜀军大战一场。可是大都督陆逊却不同意。 当时,东吴的诸将,有的是孙策的旧将,有的过去就是孙坚手下的人,有的则是宫室贵族。这些人不少都是打仗的能手,立过大功。对孙权派年青的书生陆逊当都督,本来已经不大服气。现在听到陆逊不同意他们出战,认为陆逊胆小怕打仗,更不满意,在背地里愤愤不平。 陆逊见众将如此粗鲁,不理解他的战略意图,心里很生气,便手拿孙权授予他的“尚方宝剑”严厉地说:“刘备天下知名,刚来的时候,士气旺盛,我们是不能轻易取胜的。我虽然是个书生,但是是奉主上的命令来行事的,你们只有服从。主上之所以委屈诸君派在我这儿,就是因为我有可取得地方,希望你们能够忍辱负重,遵守军令,不得违抗。” 一天,陆逊突然召集将士们,宣布要向蜀军进攻。将士们说:“要打刘备,早该动手了。现在让他进来了五六百里地,主要的关口要道,都让他占了。我们打过去,不会有好处。” 陆逊向他们解释说:“刘备刚来的时候,士气旺盛,我们是不能轻易取胜的。现在,他们在这儿呆了这多日子,一直占不到便宜,兵士们已经很疲劳了。我们要打胜仗,是时候了。” 当天晚上,陆逊命令将士每人各带一束茅草和火种,预先埋伏在南岸的密林里。到了三更,东吴四员大将率领几万兵士,冲近蜀营,用茅草点起火把,在蜀营的木栅栏边放起火来。那天晚上,风刮得很大,蜀军的营寨都是连在一起的,点着了一个营,附近的营也就一起延烧起来。一下子就攻破了刘备的四十多个大营。 等到刘备发现火起,已经无法抵抗。在蜀兵将士的保护下,刘备总算冲出了火网,逃上了马鞍山。这一战,刘备兵士死伤不计其数。一直战斗到夜里,刘备才带着残兵败将,突围逃走,最后逃到了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白帝山上)。 这一场大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船只、器械和军用物资,全部被吴军缴获。历史上把这场战争称作“猇亭之战”,也叫“彝陵之战”。 |
详细解释 |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