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一個月內,兩次重大火箭發射失敗,中國航天暴露出一個問題!

就在最近一個月內,中國航天接連遭遇兩次重大火箭發射事故。一次是3月16日,長征7號乙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起飛升空。結果,在短短几分鐘內就偏離軌道,凌空爆炸,發射失敗。另一次則在4月9號,長征3號乙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一顆印尼PALAPA-N1衛星。一級和二級火箭飛行姿態都正常,可到第三級飛行過程中,發動機突發故障,火箭墜落太平洋,再次失敗!
中國航天火箭發射素來以穩定著稱,為何進入2020年,中國航天在短短不到30天內,接連遭遇兩次重大失敗呢?長征7號乙因為採用大量新技術,發射失敗,倒是情有可原。但長征3號乙可是中國火箭的金字招牌,在過去的66次飛行任務中,僅首飛失敗,隨後的65次飛行全部取得圓滿成功。
這說明,長征3號乙是一款技術非常成熟可靠的火箭。在技術完全可靠的情況下, 發射失敗的原因就不能再歸結於技術,更多的可能是人的因素。小編無異於責怪投身於中國航天事業線上的科學家,他們的奉獻是有目共睹的。但有一些問題,確實值得我們思考。面對失敗,總要找原因。
在2018年時,西安航天六院發生一件不大不小的跳槽事件。作為火箭發動機設計師的張小平意欲跳槽,最初航天六院予以批准。後來,六院發現,張小平離職後,火箭發動機的某些關鍵技術工作缺了他,根本做不下去。而且,他的離開,將直接對中國登月工程造成影響。面對這種沒有辦法的情況,航天六院又發出一份通告,要求上級機關使用行政命令,要求張小平復職。
六院在中國航天體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負責研髮長征7號和長征3號乙的火箭發動機。偏偏這兩次發射失敗的,正好又都是這兩款火箭。這難免不讓人質疑,是不是高端人才的流失,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航天人才的待遇偏低,已經是全社會的共識。
對新一代航天人而言,尤其是軟體方面工程師,年收入20萬的人才,跳槽去互聯網公司任職,技術強度低得多,年收入卻能輕鬆破百萬。而在航天線上奮鬥,不僅要面臨高強的技術壓力,收入還要少很多。航天人也要結婚,也要奉養父母,也要買房子。一邊是高企的房價,一邊是航天線上並不豐厚的收入,這不禁讓一些傑出的航天人才開始逃離。
近些年來,一些民營航天公司更是高薪挖角,像張小平這種重量級火箭發動機設計師都有離職的願望,其他青年航天人是不是也會產生同樣的想法呢?航天事業,不能僅僅靠情懷和夢想去支撐,讓航天人過上富足的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明星演一部電影就能收入幾千萬,一個航天科學家將我們的航天器送上月球,年收入卻只有幾十萬,這種差距確實太大了!
提供科學家收入待遇,已是迫不及待的第一要務。否則,頂尖的青年人才都不願意投身於中國的航天事業,未來,中國的深空探索又該由誰去完成呢?一次兩次的失敗,並不可怕。最後,希望奮鬥在航天線上的科學家們儘快振作起來,不要被眼前的失敗所打倒。再接再厲,勇往直前!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