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古代的商帮是怎么形成的?中国的四大商帮哪个最会做生意?

古代的商帮是怎么形成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中国古代是个文人士子横行天下的时代,正所谓“士农工商”,读书人始终排在第一位,但并不意味着后三者不重要!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直都在“重农抑商”,即便如此,也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大商人,比如李夫子以前聊过的“范蠡”、“胡雪岩”等商业大亨,一个个是富可敌国,故事还都挺传奇,有些都被搬上了荧幕。其实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特别厉害的商人,他们不以一个人、一家店出名,而是团结了一大帮人,大伙一块挣钱,这就是“商帮”。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聊聊“商帮”的传奇!

古代商帮的形成和特点

为什么会形成商帮呢?说来话长了,人生有四大喜事,分别是“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其中“他乡遇故知”,说的就是人跟人之间的地缘关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每年春节吃年夜饭,一大帮人给你介绍,这是你大舅、那是你三姨姥姥。别看你很烦这个复杂的家庭关系,但是在古代重要之极。因为在古代,商人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但是他们地位不高。因此在那样的特殊年代,商人们利用他们相同的地域属性、宗族的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抱团取暖。

这些来自相同地区或者有一定宗族关系的商人联合在一起,既避免了内部的恶性竞争,又增加了相同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在“轻商”的古代,也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说“他乡遇故知”,这对古代商人很重要。古代的商帮按照地域划分大概四个商帮,分别是“晋商”、“徽商”、“浙商”、“潮商”。因为地处广东的原因,潮商也被称呼为“粤商”!这四大商帮对于现代的很多企业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四大商帮各自的经营领域不一样,比如晋商经营票号,投资比较保守;徽商做丝绸跟典当生意,还挺文明,一般徽商挣了钱就读书;浙商是以丝绸起家,后来做海上的贸易。大家比较熟悉的沈万三,就是典型的浙商代表;潮商又被称为是东方的犹太人,擅长海上贸易。

晋商:古代金融界的扛把子

咱们先说“晋商”,指的是山西的商人,很厉害,富可敌国,话说清朝时期,八国联军向慈禧太后索要赔款,慈禧太后赔不起,就找著名的晋商“乔致庸”借钱。乔致庸大家都知道,电视剧《乔家大院》说的就是他!晋商主要经营的就是盐业和票号,其中就数“票号业”做的最好。那么“票号”是什么?票号其实就是银行的老祖宗。当然了古代民营的票号跟现代的银行肯定也不完全一样,在古代使用的货币通常都是银子,比较笨重,而且出门带这么多银子也很危险,碰到山贼、强盗拦路打劫怎么办?所以为百姓保管钱财的生意,就应运而生了。

一开始叫“钱庄”,大家可以寄存家里的金子、银子,拿着钱庄给你的一张纸叫“庄票”,以后你存的钱拿着票再兑换回来,但是“钱庄”很少有分店。开在北京就是北京,开在上海就是上海,所以出远门还是不方便。晋商就看到这个机会了,依靠人多势众就开启了全国的连锁钱庄——“票号”!凭借票号的凭证,你可以在北京存钱,在湖南取钱,只要是全国有票号的地方都行,很方便。晋商们就依靠顾客们寄存的钱财放贷、收利,生意很红火,而且皇上知道了有票号这么个模式,也觉得很不错。

为什么呢?古代各个地方收的税,在运输途中也容易被打劫,所以明清两朝官府就跟晋商一起开了个碰头会,为了安全起见,收上来的税就存你们票号里,你们给凭证,我们给利润,大家都方便,晋商们也很高兴,就等于他们在国家的税收当中承担了很重要的任务,有利可图。这就是晋商的主营业务“票号”。

晋商的杰出代表

晋商的历史是很长的,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山西就出现了一群人,他们是“日中为市”,每天中午做买卖。到了隋唐时期,山西已经有了很多商业化的城镇,唐朝女皇武则天的娘家跟晋商就有些渊源,话说唐高祖李渊从山西太原起兵反隋的时候,武则天的爸爸叫“武士貜”,正在做木材生意,资助李渊父子军费开销,事成之后武则天的爸爸被封为国公,跟秦琼、程咬金地位相当。由此可以想象,晋商武士貜在战争中那是出了多少钱财!

晋商的辉煌与没落

虽然山西人很早就开始做生意,但是真正形成规模巨大的晋商团体是在明清两朝,明朝中后期,南方富庶温暖,北方的边境土地贫瘠,边境上大批的军队得吃饭,可是粮食在南边怎么办?就让晋商运粮。送达边境之后,拿着军队凭条可以做盐运生意,这一下就厉害了。晋商一下子就成为了明朝资本最雄厚的商人团体。那么现在说晋商成功之处在于他们做生意讲究诚信、团结,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是老话。哪有商人放着钱不赚的道理呢?晋商有实在的,也有精明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比如明末清初,很精明的晋商就善于发现商机。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明朝皇上慌得不行了,两军交战的明朝屡战屡败,怎么办呢?明朝就开始对后金搞经济制裁,大名的粮食跟盐不许出口给努尔哈赤,后金这下傻眼了,你是打胜仗了,但你抢回来的金子银子又不能吃怎么办?明朝不卖东西了,这个情况下,晋商就看到商机了,把手上囤积的大批的粮食、铁器、火药、食盐,源源不断的高价卖给了后金,帮他们起兵篡国。

历史的结局咱们也都知道,后金改名大清,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晋商为颠覆明朝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借助与大清朝的亲密关系,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商”,垄断了中国北方所有贸易,足迹遍布亚洲。晋商从明末开始注重外贸,有的商人在跟少数民族做生意的时候,能用蒙古语、维吾尔语、俄罗斯语对答如流。在晋商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就是前头说的“乔致庸”。从他的一生确实能看到晋商的信条,“诚信、仁义”!乔致庸生于清末,他是山西乔家的第四任家主,从小喜欢读书,一心想考取功名,光大门楣。谁知道刚考上秀才,他哥哥死了,长兄家里人把他叫回来,说:“你哥哥没了,你得成为咱们家的顶梁柱!”所以没办法之下,只得弃儒从商,操持家业。

乔致庸经商理念很简单,就16个字,“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跟他尊孔尚儒的读书人思想是分不开的。他审时度势,知人善任,到清朝末年,乔家的票号、钱庄、粮店、当铺超过200家,遍布全国,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乔致庸治家很严格,他们家有6条家规,一不准吸毒,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虐仆,四不准赌博,五不准冶游,六不准酗酒。就是这么一个勤奋持家的商人,在清朝末年国家危难,慈禧太后西逃的时候,捐了30万两白银,救济满清王族。后来又借了白银用于清朝对八国联军的赔款。

晚年的乔致庸为了减少白银外流,大兴土木,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有句话说的好“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通过看乔家大院的精致,晋商的辉煌,那是一览无余。清朝末年由于时局的动荡,再加上西方银行业对中国传统票号的冲击,晋商在现代法律制度上有问题,导致了生意不好做,慢慢就走向了没落。

徽商:“商而优则士”的典范

晋商是北方的代表,剩下的三大商帮徽商、浙商、粤商都是南方的商帮。徽商指的是徽州府管辖的商人,徽商诞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徽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崇文重德”,他们非常的尊崇文化教育。有的过去读过书,有的读书不多,但不管怎么样,家大业大以后都觉得读书最重要。当时封建社会生意人地位也不高,徽商们就自己做生意,但希望孩子们能够读书,通过科举走上仕途。所以很多徽商的子弟都读书、科举、考秀才、考举人、到京城考进士。所以徽商对教育是非常的重视。徽商们也就是因为对教育的重视,所以他们爱干一件事,就是捐钱办私塾,有钱了就得搞教育,这是刻在徽商骨子里的观念。

古代徽商的生意经

唐朝时徽商做茶叶生意,现代咱们比较有名的“祁门红茶”,原先就是黄山深处的不为人知的茶叶。徽商带着茶叶走遍天下,才让祁门红茶名闻世界。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由安徽茶农创制于光绪年间,但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宋朝时徽商是通过利用木材做“纸”的生意,“徽纸”远销四川等地。大理学家“朱熹”的外祖父“祝确”也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徽商。他的主要经营业务就是“客栈”。据说他客栈和商铺占了徽州府的一半,人称“祝半州”。

元朝末年,徽商从事高利贷,牟取暴利。明朝时徽商出资支持朱元璋的军队,一直跟朝廷关系很好。明朝中期到乾隆年间,徽商是真正进入鼎盛,他们进入了盐业,原来的老本行茶叶、徽纸也没落下,这个生意反而是越做越大了。日本、东南亚、欧洲都有他们的生意。据说他们卖的祁门红茶,一度成为了英国女王最喜欢的茶。茶叶虽然名气响,但是真正让徽商们发家致富的生意还是“盐运”。盐在古代是个地位非常特殊的商品,家家生活必须品,而且本薄利厚,自古以来各个朝代都对贩卖私盐的打击很严厉。

但是到了明朝,情况略有一些改变。就跟前面提到晋商时说的,明朝面临着要把军用的粮食从江南运往北方边境,为了鼓励商帮参加运输,明朝廷出台了一个政策,商帮运粮,你们只要到了边境部队之后,凭军队的“条”就可以拿到一定份额的“盐引”。盐引就是卖盐的许可证。这个政策一出台,徽商是闻风而动,敏锐的就占据了先机,抢占了一大部分的盐运市场。为什么会占据先机呢?一个原因是微商有卖盐的许可证,还有一个原因是徽商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水运四通八达。徽州位于京杭大运河跟长江的交汇处,而且这一段水旱的灾害少,所以徽商运盐的成本相对较低,于是源源不断的把淮盐就运到了整个南方,甚至整个中国,这才做了大买卖,赚了大钱。

徽商的成功之道

那么为什么说徽商能这么成功呢?首先一个原因就是南宋在临安建都,都城都往南边移了,自然需要大量的木材、茶叶、药材、文房四宝。第二个原因就是徽州府的老百姓爱生孩子,生多了粮食就不够吃。民间有句俗话,“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上辈子没干好事,下辈子投胎到徽州,爹妈养你到十二三岁,把孩子往门口一丢,去吧,自己讨生活,所以很多徽州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在商铺里边当学徒,迎来送往久了就学会了生意经。久而久之人们也不以“务农为本”了,反到是以“从商为正途”了。

第三个原因就是中国古代有一项特殊的政策,让徽商是真正走遍全国。什么政策呢?科举取士以来,朝廷委派地方官,不允许官员在自己故乡的方圆500里之内任职。比如说李夫子是安徽人,如果要是考中了科举,打开地图查一下,以安徽为核心往外辐射500里,李夫子估计得跑到江苏当官去了。这个政策的目的是让官员们得去离着自己宗族势力够不着的地方作官,防止拉帮结派!但是从商业角度上也让地方保护主义难成气候,各个省之间没有贸易的壁垒,这不仅仅是徽商成功的原因,各大商帮能够在中国大地上走南闯北,也都是这种制度的功劳。

浙商:时代的弄潮儿

第三大商帮就是“浙商”,浙商的兴起主要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重心的向南方转移,特别是安史之乱之后到了五代,浙江商业非常繁荣,到明清时期,江南成了中国经济非常核心的区域。还有海外贸易的发展,对浙商也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明朝建国初实行海禁,就影响了浙商的发展,导致浙江成为倭寇经常侵扰的地方。到了明朝穆宗,也就是隆庆年间,开放海禁,导致浙江跟日本东南亚通商密切。自此以后,浙江对海外贸易直线上升,它成为海外贸易的核心区域。到清朝时期,浙商就那是非常强大了,他对自己的定位也很清晰,我们不跟晋徽商抢生意,咱们合作共赢。

浙商一边给晋商提供茶叶、丝绸、粮食,一边给徽商南下出海提供交通。到了近代浙商开始“称王称帝”,咱们知道浙商中有个“宁波帮”,几乎垄断了近代上海的金融产业。1934年浙商就说过这话,说“全国商业资本以上海为首位,上海商业资本以银行居首位,银行资本以宁波人居首位。”比如在宁波有个“宁波帮博物馆”位于宁波市镇海区,以中国近代经济史上重要的商帮--宁波帮为展陈对象,系统展示了明末至今宁波帮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的发展史诗。

跟晋商、徽商不同,浙商有一个与众不同地方,就是晋商、徽商是典型的皇商、官商,跟官府关系很密切,晋商跟官府很近,徽商是觉得商而优则仕,生意做好了,咱们就做官。所以说本质上晋商、徽商都不算真正的民营企业。浙商不一样,浙商做生意不跟官府勾搭,主要还是为了个人发家致富,好好生活,所以这一点浙商与众不同。

粤商:敢为人先的冒险家

那么最后再来聊聊“粤商”,对粤商定义不一样,有人说粤商包括潮州的潮商、广州以及客家商,也有人说不算,不管怎么说,咱们就泛指广东的商人。这个“粤商”诞生在岭南地区,背靠武夷山,面向太平洋,天高皇帝远,所以说最早广东渔业兴旺,捕鱼捕多了他就得卖出去,所以从渔夫就开始研究生意经。

四大商帮都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晋商讲义气,海纳百川;徽商儒雅,风流倜傥,文化程度高;浙商聪明、懂合作;那么粤商就是勇敢、敢为人先,富有冒险精神。为什么会有这个特点呢,主要在于靠海生活的人往往有两个特点,一是勤劳:渔民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二是勇敢:风浪再大也不退缩。

所以一代代传承下来,到了清朝之时,广州十三行成为了外贸中心,粤商们在中外文化交汇的第一线,他们就把中国传统中的吃苦耐劳与西方倡导的竞争进取结合起来,利用四通八达的海运,逐渐发展壮大。清初的诗人屈大均在《广州竹枝词》中就说:“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三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足见当年十三行的兴隆旺景。即便到了现代社会,以李嘉诚为代表的成功的广东商人依旧引领着业界风潮!

从四大商帮的发展、壮大,折射出我们中国人勤劳、质朴、聪慧、诚信的优点,一言以蔽之,生意人做生意他有自己的生意经,从古到今有很多商人他们通过生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当然普通人的人生生活也离不开商人,所以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于各位小伙伴来说,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古代商帮的经商精神,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新时代大放异彩!

上一篇:秦修长城开灵渠

下一篇:NBA四双记录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