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古代人們有床嗎,他們晚上都睡在哪裡

在古人的詩文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關於床的詩句,那麼他們當時有床嗎?他們的床跟我們的一樣嗎?
其實在中國早期,是沒有床的。一直到魏晉南北朝,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床。在《說文》中有「床,安身之坐也」,這就說明在中國古代,床不僅僅是休息的地方,也是一種極其簡易的坐具。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床由胡族傳入,所以床又叫「胡床」。
在床並未進入到中國的時候,人們通常都是席地而坐的,據《禮記》記載:曾子因床上簟子不符合制度,臨死時要求將其換下才死去。可見在當時,床已經受到古人的重視。
但是在古代,床還有其他的釋義。其中有一個解釋就是後院水井的圍欄。《辭海》上有,但未註明出處。也只有這種解釋,李白的《靜夜思》緊扣月和井來想,才易理解。另外李商隱在《富平少侯》中有詩句「不收金彈拋林外,卻惜銀床在井頭」,似可做此解。 
之前所說的胡床在古代——古代詩文中的「床」多指「胡床」,即馬扎,一種坐具,而不是指我們現在的睡覺的床。例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人此時應該是夜晚坐在門外的小馬紮上,感月思鄉。如果是睡在室內的床上,且不說古代的窗戶小且不能透光,就是抬頭和低頭的動作也講不通。但是,床在古代也指卧具。
在原始社會,人們生活簡陋,睡覺只是鋪墊植物枝或獸皮等,掌握了編織技術後就鋪墊席子。席子出現以後,床就隨之出現。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像床形的字「淋」,說明商代已有床。但從實物來看,最早的床是在信陽長台關一座大型楚墓中發現的,上刻繪著精緻的花紋,周圍有欄杆,下有6個矮足,高僅19厘米。 春秋以來,床往往兼作其他傢具。人們寫字、讀書、飲食都在床上放置案幾。晉代著名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中所畫的床,高度已和今天的床差不多。另外還出現一種四足的高床。但床仍未成為睡卧的專用傢具。唐代出現桌椅後,人們生活飲食等都是坐椅就桌,不再在床上活動。床由一種多功能的傢具,退而成為專供睡卧的用品。
所以,在中國古代早期其實並沒有床一說,但是隨著文明的演進,才有了床。而床的歷史,也是中國歷史中不可抹去的一個部分。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